我们已经准备好了,你呢?

2025我们与您携手共赢,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!

  通风是除甲醛最经济、最直接的方法,但并非“开窗就行”。错误的通风方式可能导致甲醛散醛效率低,甚至出现浓度反弹。以下结合甲醛释放规律与实际场景,拆解通风除甲醛的“正确姿势”,覆盖不同阶段、不同环境的操作细节。

living-room-527646_1280.jpg

  一、先明确:通风除甲醛的核心原理

  通风的本质是“置换空气”——通过引入室外新鲜空气,将室内游离态甲醛排出,降低室内甲醛浓度。但需注意:通风仅能去除空气中的游离态甲醛,无法直接作用于材料内部的结合态甲醛(需等待其缓慢分解为游离态后再通过通风排出)。因此,通风需“长期坚持+科学操作”,才能配合甲醛释放节奏,逐步降低浓度。

  二、不同阶段的“通风正确姿势”:按装修进度调整,效率翻倍

  1.装修后1-3个月(甲醛释放高峰期):“高频+对流”,快速排醛

  此阶段材料中游离态甲醛大量释放,通风核心是“最大化空气置换速度”,避免甲醛在室内积累。

  通风频率与时长:

  每天开窗通风3-4次,每次不少于40分钟;若室外空气质量良好(PM2.5≤50μg/m³),可全天保持窗户开启(雨天、夜间需关闭,避免雨水灌入或安全隐患);

  重点时段:上午9-11点(室外污染物浓度低,温度上升,甲醛释放加快)、下午2-4点(空气对流强),这两个时段需确保窗户完全打开,形成有效通风。

  通风方式:优先“对流通风”:

  若房屋有南北向窗户,或不同房间有窗户,需同时打开相对的窗户(如客厅南窗+卧室北窗),关闭中间房间的门,让风直接穿过室内,形成“穿堂风”,1小时内可置换室内60%-80%的空气,散醛效率比单窗通风高3倍;

  若只有单扇窗户,可在窗边放置一台工业风扇(或落地扇),风扇朝向窗外,风速调至中高挡,通过风扇吸力将室内污浊空气“抽”出室外,同时新鲜空气从窗户缝隙进入,形成“单向对流”,弥补单窗通风的不足。

  关键注意事项:

  避免“半开窗”:部分人担心灰尘进入,只开一条窗缝,导致空气置换量不足,散醛效率大幅降低;正确做法是完全打开窗户,若担心灰尘,可在窗台上放置防尘网(平价可购,10-20元/张),既不影响通风,又能过滤部分灰尘;

  家具“敞口通风”:新衣柜、抽屉、橱柜等密闭家具,需完全打开柜门、抽屉,让内部甲醛释放到空气中,再通过通风排出;避免关闭家具门,否则甲醛会在家具内部积累,待后续使用时集中释放。

home-1680797_1280.jpg

  2.装修后4-6个月(甲醛释放平缓期):“定时+控温”,稳定散醛

  此阶段游离态甲醛减少,结合态甲醛缓慢释放,通风需兼顾“散醛效率”与“保护装修成果”(避免过度通风导致墙面开裂、地板变形)。

  通风频率与时长:

  每天通风2-3次,每次30分钟即可;无需全天开窗,尤其是夏季高温、冬季低温时,过度通风可能导致室内温湿度剧烈变化,影响装修材料稳定性;

  冬季暖气房/夏季空调房:需在“非使用空调/暖气时段”通风,例如冬季上午10点-下午2点(室外温度较高),夏季傍晚6点-晚上8点(室外温度降低),避免通风时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,增加能耗。

  通风方式:“局部强化”污染区:

  针对甲醛释放较多的区域(如定制衣柜旁、复合地板房间),可在通风时单独打开该区域的窗户,配合小型桌面风扇(朝向窗外),重点排出局部高浓度甲醛;

  若室内有多个房间,可“逐间通风”:关闭其他房间门窗,只打开目标房间窗户,让风集中在该房间,30分钟后再切换到下一个房间,避免空气分散,提升局部散醛效率。

  关键注意事项:

  避免“雨天通风”:南方梅雨季节或雨天,室外湿度高,开窗通风会导致室内湿度升高,加速甲醛释放(湿度每增加10%,甲醛释放速度增加15%),同时可能导致墙面发霉、地板受潮;正确做法是雨天关闭窗户,待天气晴朗后再集中通风;

  通风后“及时关窗”:通风结束后,需及时关闭窗户,尤其是冬季,避免室内温度过低导致甲醛释放速度减缓(温度低于15℃,甲醛释放会停滞),反而延长散醛周期。

  3.入住后(长期维护期):“日常+应急”,防止反弹

  入住后材料仍会缓慢释放甲醛,通风需融入日常习惯,避免浓度反弹,保障居住安全。

  日常通风:固定时段,形成习惯:

  每天早上起床后(室内密闭一夜,甲醛易积累)、晚上睡觉前,各通风20分钟;

  做饭、洗澡后,需额外通风30分钟:烹饪产生的油烟会增加室内污染物浓度,洗澡产生的湿气会加速甲醛释放,及时通风可避免污染叠加。

  应急通风:应对“浓度反弹”场景:

  夏季高温天:若室内温度超过28℃,需增加通风次数(每天3-4次),因为高温会加速甲醛释放,若不及时通风,浓度可能反弹至超标水平;

  长时间密闭后(如出差1周未通风):回家后第一时间打开所有窗户,通风1小时后再进入室内,避免吸入积累的高浓度甲醛;

  新增家具后:若入住后新增板式家具,需在家具周边加强通风,每天通风3次,持续1个月,待甲醛释放稳定后再恢复日常通风频率。

  关键注意事项:

  避免“夜间开窗通风”:夜间室外温度低,且可能存在露水、灰尘,开窗通风易导致室内湿度升高、灰尘进入,影响睡眠质量;正确做法是夜间关闭窗户,若担心室内空气不流通,可开启卧室新风系统(若有),或使用空气净化器(带新风功能);

  儿童房、老人房“优先通风”:儿童、老人呼吸道敏感,对甲醛更敏感,需优先保证其房间的通风,每天通风次数比其他房间多1次,每次时长不少于30分钟。

coffee-2390136_1280.jpg

  三、特殊场景的“通风应对技巧”:解决复杂情况,不浪费时间

  1.雾霾天/沙尘天:“间接通风”,避免污染进入

  雾霾天或沙尘天无法开窗通风,若强行开窗,会导致室外PM2.5、沙尘进入室内,与甲醛叠加污染。正确做法是:

  利用“新风系统”通风:若家中装有新风系统,开启“内循环+过滤模式”,通过系统过滤室外污染物,同时引入新鲜空气,实现“不开窗也能通风”;若无新风系统,可开启空调的“新风模式”(部分空调具备此功能),同样能起到一定的空气置换作用;

  “短暂开窗”+“空气净化”:若室外雾霾浓度较低(PM2.5≤100μg/m³),可在中午12点-下午2点(室外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)短暂开窗通风20分钟,同时开启空气净化器(带HEPA滤网+活性炭滤网),通风结束后关闭窗户,让净化器持续运行1小时,过滤室内残留的PM2.5和甲醛;

  “闷放法”辅助:雾霾天无法开窗时,可先关闭门窗,让室内温度升高(如开启空调制热模式,将温度调至25℃),加速甲醛释放,待雾霾消散后,立即开窗通风,将积累的甲醛一次性排出,效率比“低温闷放”高2倍。

  2.低楼层/无对流户型:“辅助工具”,增强通风效果

  低楼层、户型狭长(如走廊式户型)或只有单面窗户的房屋,自然通风效果差,需借助工具提升空气流通效率:

  风扇“导流通风”:在窗户旁放置2台风扇,1台朝向窗外(负责排出室内空气),1台朝向室内(负责引入室外空气),形成“空气循环通道”,加速空气置换;若只有1台风扇,优先朝向窗外,通过吸力让室内形成负压,新鲜空气从门缝、窗缝进入;

  利用“楼梯间/阳台”通风:若房屋有阳台或连接楼梯间,可打开阳台门、楼梯间门,让空气通过阳台/楼梯间进入室内,再从窗户排出;例如低楼层住户,可打开阳台门,让室外空气进入阳台,再通过客厅窗户排出,形成“阳台-客厅”的通风路径;

  “错位通风”:若户型只有单面窗户,可打开窗户的同时,开启卫生间、厨房的排气扇,通过排气扇将室内空气排出,新鲜空气从窗户进入,形成“窗户进风-排气扇出风”的单向通风,提升散醛效率。

  3.冬季低温天:“控温+通风”,平衡效率与保暖

  冬季室外温度低,开窗通风易导致室内温度下降,影响居住舒适度,同时低温会减缓甲醛释放速度。正确做法是:

  “高温时段”集中通风:选择每天上午10点-下午2点(室外温度最高、阳光充足)开窗通风,每次30分钟,此时室内温度较高,甲醛释放速度相对较快,通风可有效排出甲醛;避免在早晚低温时段通风,防止室内温度过低;

  “先升温再通风”:通风前1小时开启空调制热或暖气,将室内温度升至20℃以上,加速甲醛释放,再开窗通风,让释放的甲醛随空气排出;通风结束后,及时关闭窗户,开启空调/暖气,恢复室内温度,避免温度波动过大;

  “门缝通风”辅助:若担心开窗通风导致温度过低,可在非通风时段,将窗户留一条5-10mm的小缝,同时关闭其他房间门窗,让少量新鲜空气缓慢进入,既不影响室内温度,又能避免甲醛过度积累;需注意:雨雪天气需关闭门缝,避免雨水渗入。

interiors-5992545_1280.jpg

  四、常见通风误区:这些“错做法”会拖慢除醛进度,赶紧改

  误区1:“24小时开窗”=“高效除醛”

  很多人认为“开窗越久,除醛越快”,实则不然。24小时开窗会导致以下问题:

  室外灰尘、污染物大量进入室内,增加清洁负担,且灰尘会附着甲醛,形成二次污染;

  冬季低温、夏季高温时,室内温湿度剧烈变化,可能导致墙面开裂、地板变形,影响装修质量;

  夜间开窗通风,可能存在安全隐患(如盗窃),且室外噪音会影响睡眠。

  正确做法:根据不同阶段调整通风时长,避免24小时开窗,重点在甲醛释放快、室外条件好的时段通风。

  误区2:“关窗闷几天,再开窗散醛”=“集中除醛”

  部分人采用“闷放法”:关窗闷3-5天,再开窗通风1天,认为这样能“集中释放甲醛”。但实际上,闷放时间过长会导致:

  室内甲醛浓度过高,超过安全限值(甚至达到有害水平),开窗时若人员在室内,易吸入高浓度甲醛,造成健康风险;

  长时间高浓度甲醛会对家具、装修材料造成腐蚀,缩短使用寿命。

  正确做法:闷放时间控制在1-2天(夏季高温天可闷1天,冬季低温天可闷2天),闷放后立即开窗通风2-3小时,且通风时人员需撤离室内,待浓度降低后再进入。

  误区3:“有空气净化器,就不用开窗通风”

  很多人认为“空气净化器能替代通风”,实则空气净化器的作用是“过滤室内已有空气”,无法引入新鲜空气,且存在以下局限:

  普通空气净化器(仅带活性炭滤网)的除醛能力有限,每小时只能处理一定体积的空气,对于大空间或高浓度甲醛,效率远低于通风;

  活性炭滤网需定期更换(每3-6个月一次),若长期不更换,滤网会饱和,反而释放甲醛,造成二次污染。

  正确做法:空气净化器是通风的“辅助工具”,而非替代品。日常仍需以开窗通风为主,空气净化器用于雾霾天、夜间等无法开窗的场景,辅助过滤室内甲醛和颗粒物。

我们凭借多年的甲醛治理经验,坚持以“还千万家庭一个健康安全的家”为宗旨,累计为4000多家客户提供甲醛治理服务,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。如果您有甲醛检测、甲醛治理、室内空气净化、新车甲醛治理等方面的需求...
请立即点击咨询我们或拨打咨询热线: 029-81131913,我们会详细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难。项目经理在线

我们已经准备好了,你呢?

2025我们与您携手共赢,为您的企业形象保驾护航!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77-9127-4988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029-81131913

二维码
微信
线